河西学院是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历经张掖师范学院、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2000年张掖农业学校、张掖职业中专并入,2014年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现有54个本科专业,涉及11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9638人,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对口支援。2015年列为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
千里河西走廊唯一普通本科院校,战略地位重要 学校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内唯一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辐射毗邻的青、新、蒙、宁四个少数民族省、区。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关乎国家经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是中西文化交流,南北民族融合的重要通道,是稳边固疆的战略要地;拥有张掖、武威、敦煌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连山、黑河湿地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玉米制种、瓜果蔬菜、新能源基地。特别是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保护,河西走廊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特殊的地域优势,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厚的文化禀赋,为学校办学育人提供了广阔空间。
七十余载坚持做河西文章,办学特色鲜明 学校坚持“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 的办学定位,践行“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以“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丝路名校”为发展目标,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坚持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河西走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
学校作为甘肃学科覆盖最全的高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着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坚持唱响作亮河西文章。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把项目和论文做在河西大地上,在讲好、写好、演好、画好河西上下功夫,致力于“产出一批标志性的成果,扶持一批河西研究的专家,培养一批服务河西的名人”,致力于凝练形成“河西风格、河西气派、河西精神”。在河西绿洲农业、沙产业、种业等方面贡献突出;在河西特有矿产资源、中药材、农业废弃物利用等方面成绩喜人;在河西简牍、河西方志、敦煌文书、裕固族及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已形成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学校坚持以经典文化打“底气”,以精品活动养“文气”,以核心价值立“正气”,努力建设彰显河西特色的大学文化。“一院一品”、“一院多品”、国学经典诵读、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家名人与学生面对面、美丽校园创建等系列活动有声有色。学校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曾获全国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三等奖。
转型提升借力发展,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好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时代化”,构建起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学校领导班子是兰外连续两年唯一被省委考核为优秀的班子。学生“公益劳动” 26年不间断,劳动之美“留芳”校园。
学校大力实施“借东之势,向西发展”战略,学校与中科院、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多领域合作。特别是复旦大学对口支援全方位实施,形成了“对口支援+”新模式,得到教育部、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学校主动服务边疆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提出坚持九年赴新疆实习支教,2017年有1180多名毕业生赴疆就业创业,受到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的赞誉。学校与美国等5所高校、与台湾4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留学生教育稳步开展。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为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特色专业;历史文献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3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有省级特色专业8个。近5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毕业生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好,受基层欢迎,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王多成等一大批杰出校友,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0%以上。
学校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级科研平台12个、三甲医院一所。建有“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甘肃省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学校是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乡村医生培训基地。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科基金项目40项,获国家专利106项;出版著作、教材360部,发表论文2920篇,其中SCI、SCIE来源期刊156篇,CSSCI、CSCD来源期刊312篇。培训师资、农技推广等各类人员14259人。15项成果获省级奖励,获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各一项。精准扶贫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单位。曾获全国“促进沙产业发展奖”。学报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引进并重,着力破解人才制约瓶颈,培养和造就“师德强、教学强、学术强”的教师队伍。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教授、博士双过百”,特聘兼职院士4人,有高级职称教师363人(未含附属医院),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聘请74名知名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11名教授担任复旦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导,有200多名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修、访学。
学校被誉为全省最美校园,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48.13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面积9.0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47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24.5万册,电子文献117万种。已建成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数字化校园。
学校拥有全省最好的学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现代化设施。拥有钱学森纪念馆、河西走廊生物多样性馆、河西历史文化馆等6个展馆。近五年,秦大河、杨玉良等30多名院士、陈平原、马未都等120多名知名学者来校指导、讲学;连续两年承办全省高校校长论坛;先后承办 “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祁连山生态与水资源保护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多次,是省属高校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最多,来校讲学的院士、著名学者最多的学校,学校的影响力和声誉良好,师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高。
全校上下全力打造升级版,全力创建丝路名校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确立了打造学校发展升级版,全力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丝路名校”的奋斗目标。学校班子团结,教师敬业,学生乐学,干部务实,发展的内外环境向上向好,全校上下正在为建设硕士点,创建“丝路名校”而努力奋斗!
2019年下半年甘肃省自考报考简章
一、开考专业、开考课程及时间安排
二、报考
(一)网上报考:全省自学考试全部实行网上报考(含应用型专业学制外考生)。考生使用准考证(新生注册使用身份证)和开通电子支付功能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直接登录http://zkwb.ganseea.cn或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www.ganseea.cn在“自学考试”栏目下选择“报名报考”进行报考。
(二)报考流程
(三)报考时间
2019年9月3日00:00至9月12日24:00。
(四)报考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条件的限制(特殊专业限定报考对象除外),均可报名参加自学考试。报考本科层次专业的考生须在毕业前校验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层次毕业证书。在押劳教劳改人员经司法劳改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报考。
高职(高专)在校生或自学考试专科在读考生可同时报考本科层次相关专业,但在申请本科论文答辩和办理毕业有关手续时,须交验“学信网”认证的专科毕业证书。
(五)报考手续及相关要求
1.新生首次报考,须使用身份证号登陆网站进行注册报名,填写本人自然信息和手机号、选择照相地点(即报名地点)、支付电子注册费后,到当地自考办确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现场照相确认后,考生使用准考证号登陆网站,选择考试地点,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考过程。
2.老考生报考时,使用准考证号登录网站报考(登陆密码为身份证号),完善考生信息,选择考试地点,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考过程。
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和自学考试已获得毕业证的考生,不得使用原准考证号进行网上报考,须按新生重新注册、支付电子注册费、现场照相,按程序报名报考。
3.应用型专业学制外考生按老考生对待,使用准考证号登录网站报考(登陆密码为身份证号),完善考生信息,选择考试地点,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报考过程。
4.考生报考时先确定所学专业,并查实该专业的设置课程及代码、学分,选择课程报考,每次可报考开考课程中的一至四门课程。老考生也可以使用一个准考证号选报其他专业的课程,达到该专业毕业条件时可申请毕业。
5.公安管理(本科)首次报考者须持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报名介绍信到当地自考办报考;老考生可直接到网上报考。
6.护理学专业只接受已经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在职人员报考。卫生类专业在校学生也可报考,但只能在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之后,才能申请颁发毕业证书。
7.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面向在职小学教师开考,其报考资格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
8.全省必须使用本简章发布的统一专业和课程代码,不得更改。
9.不考英语(二)课程的考生可在本科专业计划中任意选考三门专业课,考试成绩合格可以顶替英语(二)。不考英语(二)的考生只能获得学历而没有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
10.金融(专科)、工商企业管理(专科)、旅游管理(专科)、物流管理(专科)、销售管理(专科)、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科段)、新闻学(基础科段)、机电一体化(专科)、房屋建筑工程(专科)、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农学(专科)、兽医(专科)、经济学(独立本科段)、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销售管理(独立本科段)、政治学(独立本科段)、数学(本科段)、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18个专业于2018年上半年停考。原专业考试计划中的课程不再安排考试(公共政治课和正在开考的专业课程除外),尚未毕业的考生可按“一顶一”的原则选择通用课程顶替未通过课程,
2021年上半年之前全部课程合格的考生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之后,不再办理原专业毕业证书。
11.英语(专、本科)专业口语、听力、口译与听力课程考试一律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学3号楼外国语学院参加考试。报名时间:9月3日至12日。考试时间为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上午:口语、听力;下午:口译与听力。英语(专科)专业口语和听力2019年安排最后一次收尾考试。联系人:胡志军18909310323。
三、实践性环节考核
(一)自2017年上半年开始,参加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直接到主考学校规定的报名地点报考,不再通过市(州)考试机构报考。具体报名和考核时间、地点及联系电话请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网址http://www.ganseea.cn/)。
(二)实践性环节考核报名条件
1.课程实验:凡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实践课程的理论部分成绩合格后,考生凭准考证即可报名。
2.综合实践(综合作业、临床考核):凡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含课程实践)成绩合格的考生,凭准考证报名。
3.论文答辩(毕业设计):本科段或独立本科段各专业考生,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课程实践)合格成绩后,凭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ganseea.cn)合格成绩打印单,并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在规定时间内到主考学校相关部门报名参加考核。
四、电子转考
我省自学考试考生考籍档案转出一年两次,上半年1月1日至2月20日(工作日)、下半年7月1日至8月20日(工作日),考生到考籍所在市(州)自考办申请办理,考籍转出后,3月(9月)11日至3月(9月)25日(工作日)到转入省份现场确认。考籍档案转入一年两次,上半年3月11日至3月25日(工作日)、下半年9月11日至9月25日(工作日),考生须到我省教育考试院现场确认并办理转入手续。
五、收费
报名、考试等相关收费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理顺规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收费的通知》(甘价费[2009]204号)规定执行。
(一)专、本科报名考试费每人每科次40元。
(二)免考、转档手续费每人每次按一科次40元标准收取。
(三)加考、跨考报名考试费按每人每科次40元加倍收取(即80元)。
(四)毕业考核(设计)报名费每人每次10元;课程实践考核报名费每人每科次10元,考核费由考生按规定直接向主考学校缴纳。
(五)办理准考证电子注册费每人20元。
六、注意事项
(一)凡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合格证顶替计算机类相关课程以及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证顶替英语(一)和英语(二)者,由市(州)自考办审验合格证原件,在复印件上签字盖章后装入考生考籍档案,并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上报。
(二)已申请办理自学考试考籍档案转出手续的考生不得在我省再次报考自学考试,否则考试成绩无效。
(三)根据《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顶替)课程实施办法》(修订),申请免试课程者在取得一门课程合格成绩后,向市(州)自考办申请办理有关免考手续。
(四)丢失准考证的考生可直接在网上申请并支付相应费用,考前到本次考试所在地自考办领取即可。
(五)考生应慎重选择报名地点和考试地点,原则上报名地点就是考生申请毕业的地区。考生若要在省内跨地区考试,应重点核实考试地点是否正确。
(六)考生须在考前10日内登录报名网站,自行打印考试座号通知单。
(七)考生必须凭“两证一单”即准考证、身份证(含军人或武警人员证件)、考试座号通知单参加考试。考生须准备2B铅笔、橡皮和黑色签字笔,按题号顺序依次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作答,并写明题号,凡不按规定顺序答题,坐错座位,故意损坏试卷或答题卡者,成绩以零分计。
(八)考试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考试终场前30分钟方可交卷出场,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考生(包括监考教师和其他考务人员)不得携带通讯工具等考场违禁物品进入考场,否则按违纪处理。对于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条款的考生违纪违规信息将记入诚信档案,并上报教育部。
(九)考生当次成绩查询可在考后一个月通过电话查询,电话查询方式:移动1258096,电信16887811、168878253,联通116114。也可通过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www.ganseea.cn自学考试栏目下进行历年课程成绩查询。
附件:2019年10月甘肃自学考试开考专科专业课程安排表的通知
英语 (本科)
护理学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金融 (大专)
工商企业管理 (大专)
会计 (大专)
法律 (大专)
行政管理 (大专)
法学(原经济法学) (本科)
学前教育 (大专)
小学教育 (大专)
汉语言文学 (大专)
英语 (大专)
学前教育 (本科)
新闻学 (大专)
机电一体化 (大专)
计算机信息管理 (大专)
环境工程 (本科)
房屋建筑工程 (大专)
护理学 (大专)
会计学 (本科)
俄语 (大专)
软件工程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大专)
金融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会计 (本科)
工商企业管理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法律 (本科)
电子商务 (本科)
监所管理 (本科)
旅游管理 (本科)
行政管理学 (本科)
市场营销 (本科)
公安管理 (本科)
教育学 (本科)
小学教育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英语 (本科)
新闻学 (本科)
机电一体化 (本科)
计算机网络 (本科)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科)
建筑工程 (本科)
护理学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俄语 (本科)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小学教育 (本科)
教育管理 (本科)
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科)
金融学 (本科)
维吾尔语言文学(维文) (大专)
汉语言翻译(维文) (大专)
法律(维文) (大专)
水利水电工程 (本科)
行政管理(维文) (大专)
会计(维文) (大专)
日语 (本科)
计算机信息管理(维文) (大专)
数学(停考过渡)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