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始终继承和发扬“特别讲政治、特别顾大局、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秉承“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校训,坚持“玉汝与成、至善弘医”的成医精神,形成以医学学科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协调发展,涵盖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和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
学校2000年开办本科教育;200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牵头成立的“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四川省首批“2011计划”项目;2016年以优良成绩成为省内首家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高校;2017年获批四川省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
学校现有新都、天回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有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有直属二级教学单位11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护理,硕士科学学位授权点3个:基础医学、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5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四川省本科特色专业3个,四川省应用示范专业2个。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共建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1个。2017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37.7%,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70.7%。有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四川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四川省教学名师近30人。
学校已建成重点科研平台15个,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11个。2005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97项。署名成都医学院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600余篇。青年教师的学术论文在Cell、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高水平学术杂志发表。《成都医学院学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学校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获西南西北赛区一等奖4次、二等奖1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生源优质,调档线均高于属地省控线,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和儿科学专业在本科一批次招生。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按照大学内涵标准,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性高水平医药院校,为建设成都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四川省治蜀兴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成医力量。
成都医学院2017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招生简章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管理,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医学本科院校。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作为四川省首家申请专业认证的医学院校,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学生11200多人,继续教育及自考学生29000余人。开设有18个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办双学位教育。开设5个专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师705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72人,占教师总数的38.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60人,占教师总数的65.2%。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7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3人,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药学院、检验医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系、公共卫生系、心理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11个二级院(系、部)。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医学影像系、麻醉系、康复治疗系4个系。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与“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教育部“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2013年,学校“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四川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先进,拥有配套完善的人体解剖学、形态学、机能学、医学生物技术、药学、医学检验、公共卫生、临床技能和护理技术等实验、教学、科研平台。拥有100多个设施完备的多媒体教室,配置共有1000多台电脑的网络教室、语音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图书馆藏书68.8万册,电子图书65.6万种,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供学生探求广博的知识海洋。
近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9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1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38项,出版学术研究著作30余部,发表科技学术论文4000多篇。《成都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学校与明尼苏达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韩国大真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协作关系。英国、美国、加拿大、赞比亚、南非、澳大利亚等外籍专家、教师先后来学校讲学和任教。学校与新加坡卫生部合作开展护理奖学金项目,每年招收部分护理专科学生赴新加坡学习和工作,学生获得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全额奖学金。
学校秉承“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校训,发扬“玉汝与成、至善弘医”的成医精神,继承和发扬军队院校的优良传统和育人优势,对学生严格要求和管理。坚持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招生专业
本科:检验、护理学、药学。
二、招收对象
本科: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学校等医学类各年级在校专科生;已毕业的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学生。
专科: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学校等护理毕业生及在校中专生。
三、学习形式
1、自学为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当年考试计划自选考试科目。
2、学校分阶段组织学生进行面授和操作实践。
3、利用学校自考网、QQ群发布通知,教师答疑等。
四、考试时间、地点及课程
统考时间:每年1月、4月、10月;
统考地点:考生网报时自己选择考点(全省各地市州均有考点)。
课程考试:见各专业考试计划表,如有调整以通知为准。全日制在校生取得主修专业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成绩合格,经本人申请,省考试院审核,可免试自学考试同层次、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部分相同课程。
五、教学资料
根据省教育考试院要求,选用主考院校指定教材。考生根据实际情况自愿购买。
六、毕业与学位
1、凡按规定考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由省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成都医学院附署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
2、根据(川学位办(2006)54号)文的要求及学校授位规定,对符合下列规定的本科自考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①所有成绩合格且平均成绩不低于65分;
②通过成人学位外语考试或英语四级考试,取得成绩的时间范围为获得自考学籍至申请学位前;
③毕业论文经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合格并通过答辩,报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审核通过。
学士学位须在获得本科毕业生证书后2年内由本人提出申请,申请时间为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
七、有关费用
学费:根据省物价局核定价格进行收费,学费为校内生3000元/生·年,校外生3500元/生·年,只收取两年学费。学费标准如有调整,另行通知,以当年文件为准。
报考费:课程考试均需参加四川省统一网上报考,费用为35元/科。
八、报名时间与方法
上半年4-5月,下半年10-11月,到成都医学院拟报专业院系自考办进行报名。报名时,需缴纳第一年学费,并附身份证及专科毕业证复印件或在读证明,填报入学申请书后办理注册手续,获得学籍。具体办理时间请关注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官网(网址:http://jxjyxy.cmc.edu.cn/)。
九、报名地址
检验专业:新都校区(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护理学专业:天回校区(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
药学专业:新都校区(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学校自考办:天回校区(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