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0年成人自考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点击进行咨询》》
为了能让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备考,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模拟题,供大家参考。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 ) A、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们能正确认识世界 B、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C、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3.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D ) A、唯理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反映论 4.“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种观点属于( D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5.从本质上看,认识是否同( D ) A、主体主观意识的创造 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D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D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8.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A )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9.认识的本质是( C )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3.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C )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1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关系 1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D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决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16.“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7.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B )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A )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D、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特点的统一 19.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B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觉——知觉——表象 20.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D )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 21.感觉、知觉、表象,它们是( C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22.概念、判断、推理是( B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D、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2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B ) A、完全自发的过程 B、积极能动的过程 C、消极被动的过程 D、主观随意的过程 25.认为只有书本理论可靠,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C ) A、类似唯心先验论的错误 B、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26.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27.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B )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优点 28.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D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9.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30.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C )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31.真理就是( D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A )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颠倒反映 D、否定反映 33.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D )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34.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B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35.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 3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B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37.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 C )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38.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B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3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B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B ) A、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B、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C、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D、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BCD )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E、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 2.手从身体上割下来,名可叫做手,实已不是手了。这句话体现了( BD ) A、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B、部分与整体是联系在一起的 C、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D、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原来的意义 E、部分反作用于整体 3.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这是由于( CDE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E、新事物增添了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4.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ABC )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 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E、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5.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于( ABC ) A、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E、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特点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CDE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7.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BCE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 8.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是( ABC ) A、内部联系 B、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 D、直接联系 E、主要联系 9.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有( ABC )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阶级斗争规律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E、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0.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BCE ) A、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 B、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C、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D、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E、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1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 ABE ) A、事物的根本属性没变,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呈现出阶段性 B、事物全局性质没变,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C、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 D、旧质要素在量上迅速减少 E、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12.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ACDE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E、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3.“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包含的哲理有( CD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1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BCE ) A、九层之台,起于垒下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E、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15.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 BCDE ) A、庸俗唯物主义 B、庸俗进化论 C、改良主义 D、激变论 E、冒险主义 16.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 ABCDE ) A、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E、辩证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7.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AB )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 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 E、否定中不包含肯定 1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AD ) A、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B、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C、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D、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E、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19.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 ACE ) A. 否定是自我否定 B. 否定与肯定是有区别的 C.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D.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E. 否定是扬弃 20.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有( BCDE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更多的自考真题、模拟试题、笔记串讲、自考策略,请关注。
推荐阅读: 2020年10月各省自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2020年自考备考指导及考试技巧 2020年自考报名有疑问、不知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立即报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