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集体教学法 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2.示范教学法 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3.鼓励教学法 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4.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 是指农业推广人员职前和在职的学习、培养和训练提高的过程,也是对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和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 5.职前培训 是指对准备专门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教育。 6.在职培训 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的学习活动。 7.绿色证书 是指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经当地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是农民从业的岗位合格证书。 二、填空 1.成年农民 2.普及性 实用性 实践性 时效性 3.农业生产 生活中 4.组织现场培训 田间指导 个别接触 5.技校培训 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服务咨询 现场会 6.每月讲习班 两周培训班 生产推荐项目培训 三、简答 1.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②直观原则 ③启发性原则 ④因人施教原则 2.①场所、设备、经费的准备。 ②教师的联系和安排。 ③示范场所和实习场所的准备。 ④课程或培训内容的安排和通知的发出。 ⑤教育培训过程的各项组织工作。 3.教育和培训的组织工作做得如何,哪些经验教训? 培训内容是否合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参加者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和要求? 时间的长短、培训的场所是否合乎要求? 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未达到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4.①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②示范教学法是指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③鼓励教学法是通过农业竞赛、评比奖励、农业展览等方式,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科研新成果、新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传播。 ④现场参观教学法 组织农民到先进单位进行现场参观,是通过实例进行推广的重要方法。 5.对农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提出改进当地农业教育项目的能力 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安排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保存记录和学报告的能力 6.学习目的明确 较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 精力分散,记忆力较差 学习时间有限 农民之间的相互学习 7.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者,期望获得好收益 农民是务实主义者,期望解决实际问题 农民是生产劳动者,期望帮助决策分析 期望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们学习新的知识技术 8.更新和进行基础专业教育、现代推广理论和技术的教育 掌握新技术、新信息、更新应用技术 根据推广工作需要的专业教育 掌握农业发展形式的主要特征,讨论有关任务和工作方法 掌握新的视听、宣传工具,补充新的教学手段 四、论述 1. 一般说来,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是比较高级的推广人员,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也会深深感到知识的匮乏。通过在职培训,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是每一个农业推广人员所渴望的。通过在职培训,一方面可以重新温习过去学过的知识,结合工作实践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补充新的知识和内容,以适应当前和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解决自己通过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培训,农业推广人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